小我影響大我的時代來了,社會崩解的時代來了,一個人也能改變世界的時代來了。
20歲出道可以贏過周杰倫,30歲沒做過正經事可以登上《紐約時報》,40歲以後還可以重新搞社運,他們有什麼共通的特質?又如何借力使力,讓科技把他們推向人氣頂點?

《數位時代》撰文=張玉琦
這是個有史以來,最容易成名的時代。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魔戒》的中文翻譯者、三十二歲的朱學恆登上了《華爾街日報》,因為他主持的開放式課程計畫,被當作是知識普及化的一例。開放式課程計畫大規模地募集志工,將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學府的課程譯成中文,迄今已有超過二百門課程全文以及七百門課程部分內容的中文版上線。
文章刊出後,朱學恆在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媽!我上了華爾街日報啦!〉,表明自己平常只是個宅男,對世界又沒有貢獻,卻能登上《華爾街日報》(之前也上過《紐約時報》)。朱學恆將翻譯所得的千萬稿費,全數投入開放式課程計畫,平日在部落格上自稱阿宅(宅男之意),他沒有找份高薪的工作或將錢拿去投資,他熱愛自己的生活,並認為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在自己的部落格,朱學恆說到自己對知識的信念是:「唯有知識可以自由分享,人類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做出更正確的選擇。想想看,如果這個社會上的階級區分成『有錢』接受教育和『沒錢』接受教育這兩種,這還有什麼平等可言?」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7月1日出刊《數位時代》,全省書店及便利超商熱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