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搜尋
首頁 > 最新動態 > 媒體合作
2009.08.13
擁抱網路新工具 政治,再多一點互動
分享給LINE好友 ! 分享訊息

在大小選舉不斷的台灣,越來越多政治人物開始注意到網路快速且強大的傳播力量。然而網路的出現,除了扭轉過去「由上而下」的競選模式,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個雙向溝通的可能性,進而推動公民社會的成形。

 

採訪.撰文/盧諭緯.陳怡如.趙荻瑗

七月十九日星期天下午,位在台北西門町,提供獨立樂團表演空間的河岸留言,氣氛有些不一樣。台下一樣是熱情的粉絲,但台上的人物,不但沒有慣見的音樂人形象,六十一歲的年紀,也跟這個場地環境有些格格不入。「大家好!我是蘇貞昌,衝!衝!衝!」這是台灣政治人物首見的噗友網聚,兩百多名參與者,都是透過新興的噗浪(Plurk)平台聚集於此。「我要跟新時代、新人物學習,」蘇貞昌說,他希望透過網路直接的管道與民眾溝通,扮演好融合意見的整合角色。

不只是蘇貞昌,越來越多政治人物開始注意到網路快速且強大的傳播力量,紛紛開始新一波的上網運動,拉近自己與選民的距離。包括民進黨的謝長廷、蔡同榮、蕭美琴、蘇煥智,國民黨的李全教、林益世都相當積極地經營噗浪。而總統馬英九最近則推出了影音版的「治國周記」,向民眾說明治理國家的心得。

「網路對政治人物來說,是一個形象攻防的重要位置,」主要經營政治公關操作的威肯公關業務副總經理吳秀瓊指出。

 

效法歐巴馬式的網路選戰

運用網路並不是新鮮事,但因為去年美國大選期間,歐巴馬能夠從黨內初選擊敗勁敵希拉蕊,並一路過關斬將入主白宮,強調社群互動的網路工具,例如Facebook、推特(Twitter)等,都在這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催化力量。一九九二年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競選時,擔任競選經理的卡維爾(James Carville)曾說了一句名言:「要抓的是經濟,笨蛋!」到了去年,再度參與總統大選活動的卡維爾說:「今年要抓網路,笨蛋!」

「如果沒有透過網路動員到一群年輕人,今天美國總統一定是希拉蕊,」哈佛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民調主任約翰沃普(John Della Volpe)指出,歐巴馬利用官方網站MyBo,獲得兩百萬個會員資料,不但藉此聚集超過三千五百名志工,更蒐集到一千三百萬人的電子郵件。此外,競選期間總共募到七億五千萬美元,其中靠線上捐款就超過五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都是超過一次的重複捐款。在選戰最後四天,有三百萬支手機在官方網站使用「電話銀行」(virtual phone-banking www.ok-ye.com)平台,為歐巴馬拉票。

歐巴馬的競選團隊從黨內初選開始,總共製作了一千八百支影片丟到YouTube影音頻道,集結了上百萬觀看人次。那些歐巴馬的支持者,不只是觀看競選影片,他們還會自行製作影片。YouTube負責政治頻道的奧莉薇亞(Olivia Ma)觀察,這些影音內容讓政治人物看起來更有人性,和民眾有更多關聯性,像歐巴馬在競選車上唱歌之類的,要讓民眾覺得政治人物真的在那邊,而不是透過媒體看到在電視上的樣子,「網路不但幫助候選人掌控訊息,也包括掌控形象。」

「我們可能沒有辦法讓每個人都是歐巴馬,但是我們可以讓各種歐巴馬的成功經驗,去強化候選人與政黨的形象及認同感,」民進黨中央黨部網路發展部政務副主任林閣雍表示。然而林閣雍也直言,台灣的政治圈,對於網路與政治如何結合及操作的議題還是相當陌生,「懂政治生態的,不會玩網路;熟悉網路遊戲規則的,又無法參透政治的微妙之處。」他指出,民進黨雖然成立了網路部門,但部門的角色定位到底是文宣單位,還是組織動員單位?在功能上是執行者或決策者?黨部的確還在摸索階段。

 

內容還是王道

數位文化協會理事長徐挺耀則指出,目前台灣政治圈碰到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多數的政治人物並沒有真正把網路行為,變成他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思考很多事情的時候,就容易陷入霧裡看花,或是裡外不討好的窘境。

「網路是新的領域,任何政治人物跟政黨都該在裡面布局。重點是你怎麼去經營這個新市場,可能要投注很多的資源跟時間,投注期很長,現階段馬上要回收也困難,」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洪耀福表示,網路會讓很多效應加乘,當每個人都變成一個微媒體時,謠言、耳語、正面評論都會擴散得非常快速,而這也是每個政治人物或政黨要小心的地方。

「大家現在的焦慮是要『灑很大』還是『省很大』,」吳秀瓊回憶,十多年前網路剛興盛時,政治圈就吹起架網站的風潮,花了很多錢卻看不到效用,但是大環境在變化,如果資訊不上網,似乎又跟不上時代。她說,目前政治人物的心態就是開個部落格,「就很像請神一樣,有拜有保庇,重點在求心安。」她也觀察,台灣社會數位落差情況很大,電子媒體還是主流,網路扮演的是側翼的功能,因此目前仍是以全國型或都會型的選戰,網路才比較有發揮的空間。

對於小政黨而言,網路出現的意義,在於可突破主流媒體的高牆。綠黨單車支黨部召集人徐文彥表示,綠黨部落格不斷把各種Web 2.0工具納進去,如YouTube、留言板、TwitterFacebookRSS、噗浪等,形成一個以部落格為中心,綿密串聯起所有網路工具的網絡。他也建議小眾政黨要踏出網路行銷的第一步時,一定要選擇一個開放式平台,後續要引用、串聯、外掛都很方便。

「工具其實都在那,重點是如何用?放了哪些內容?」綠黨發言人潘翰聲就指出,歐巴馬用的網路工具,共和黨候選人麥肯陣營一定也有用,但為什麼就激不起熱情?「內容還是王道,最後還是要回歸到整體論述上。」

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也表示,「內容一定要調味,重要部分一定要抽出來進行配套性的傳播,而不是只有單一的宣傳。」他舉例,與其長篇大論地解釋什麼是ECFA,不如把核心概念「台灣賣東西到中國免關稅」獨立出來,再透過靈活的方式,例如搭配大眾媒體做傳播,效果要來得更好。

 

可載也可覆的網路力量

例如前陣子國、民兩黨為了集會遊行法吵得沸沸揚揚,很多民眾還是聽得霧煞煞,有一個部落客便改編電影《三百壯士》的截圖,用了不到二十張圖就解釋清楚新法與舊法的差異。創意內容更引發網路上眾多迴響,紛紛轉載。吳秀瓊也舉例,他們曾經幫一個候選人規劃網路策略,規格很輕巧,只開設了部落格,但因為善用關鍵字,並結合自行車風潮,整理了自行車騎乘的相關資訊,一個月內部落格就湧進了十五萬拜訪人次。她觀察,妥善將各種平台、工具、訊息進行廣泛的超連結,遠比建置一個炫目的官網要來得更有效益。

「未來會變成生活即競選,在學理上稱作常態性的陪審團,」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左正東指出,候選人一旦選上以後,選民會二十四小時監控他,他的一言一行都成為下次要不要再投給他的基礎,此時真誠就變得相當重要。

左正東指出,這種操作手法也有一個臨界點,「大部分選民有興趣了解候選人的生活,是因為覺得他跟我們不一樣,若選民發現其實差異不大時,可能會失去興趣,而且人們對於政治人物還有更高的期待。」他認為,候選人要能掌握距離的變化,適時地闡述政治理念,而不只是在瑣碎的生活感言上打轉。

「網路是一個工具,它不能激起人的熱情,但它卻是熱情擴散的擴大機,」世新大學教授彭懷恩指出。若是經營得宜,在網路上形成一群支持者時,這些粉絲就會實際幫你拉票、動員;出現批評聲浪時,也會在第一時間跳出來辯護。

「重點不在於我們怎麼去發動它,而是它會自主性地發動,」潘翰聲表示,例如二○○六年部落客因為認同綠黨理念,自動發起支持綠黨的網路串聯,二○○七年底,綠黨就因為網路而順利募得選舉保證金四十萬元。

 

集結發聲的力量

然而,政治既然是管理眾人之事,網路可發揮的效益,就不單單只是在行銷動員的面向上,更重要的是,怎麼把民眾、社會團體、政治人物到政府官員四個環節,做更緊密的整合。「動員不只是讓民眾走出去投票,其實動員也可以是一群人在某個平台上,共同討論某個議題,進而讓共同的理想轉為活動,」前共和黨參議院新媒體主任強納森(Jonathan Henk)指出。

在過去,政治事務的思維不脫離「支持、金錢、買媒體」三個元素,約翰沃普認為,網路對於政治事務更重要的意義在「對話、效率、尊重」三個面向。他指出,網路扭轉過去「由上而下」的競選模式,不再以控制媒體作為傳播訊息的主要途徑,而是需要仰賴科技,達到更好的傳播效率,傳達對選民的尊重。

「在台灣,民主形式跟民主生活其實還存有很大的落差,」潘翰聲說,如果網路被過度看重,民眾只能從網路發聲集結力量,這中間也意味著台灣社會民主是有問題的。徐文彥也認為,台灣的民主形式只在投票的過程。但透過網路的即時、互動特性,卻可讓政黨與民眾每天分享生活點滴,這才是跟支持者、群眾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只有每三、四年拜一次票。

「過去民眾對政治的想像是黑盒子,未來可透過網路讓一些資訊、即時性的東西,開誠布公地傳出來,」徐文彥期待,目前已經在推動的電子化政府,包括資訊呈現的內容、動線,甚至是採用的技術規格,可以用更親民的方式呈現。他以綠黨為例,目前它們就開放了即時線上轉播檢討會、中執評委會,讓無法到場的成員也能透過網路參與會議。

長期關注網路應用發展的知名部落客張育章則是提醒,就如同「識字率」是一個評量國力的指標,未來台灣應該發展「網路素養」概念的質化與量化指標,這樣才有可能進一步推動網路公民力量的成形。

開放、傾聽、回應,網路終究還是一種工具,更重要的還是要回歸政治的本質與初衷,以及眾人對美好公民社會的想像。

 

三階段步驟,擴大民眾參與度

歐巴馬入主白宮後,仍持續運用網路來改變政治生態,成立了chang.govdata.gov,讓政府人事政策透明化。為提升全美民眾參與政治程度,歐巴馬團隊還以「溝通、透明、參與」為核心,在白宮官網中推動開放式政府計畫(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其中,網站設計了三階段活動,透過網友共同腦力激盪,讓過去藏在幕後的政府能更透明開放。

●階段一:腦力激盪(brainstorm

 邀請網友「獻計」,提出讓政府更開放的點子,並投票選出最佳方案。

●階段二:雙邊對談(discuss

 網友相互挑戰、深度討論,讓方案能更有建設性。

●階段三:集思廣益(draft

   指導網友使用Mixedink網站,以類似維基百科協同編輯的方式,凝聚群眾的力量,來撰寫草案。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81日出刊《數位時代》,全省書店及便利超商熱賣中!


TOP
 
關於東方線上  |  最新動態  |  產品與研究服務  |  企業客戶專區  |  會員專區  |  線上訂購  |  EOL觀點  |  合作夥伴  |  版權說明  |  網站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