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文章為透過社群聲量大數據分析綜整網路留言之客觀結果,不代表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之立場
(文/東方線上研究員王思蘋)2019年上半年發生了台灣兩大知名航空的罷工事件,引起社會討論。首先在二月發生罷工的是官股民營的中華航空,接著六月是知名的民營航空長榮。在兩大罷工事件落幕之後,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利用EOL社群聆聽系統觀察並分析,罷工期間兩事件的討論走勢、媒體來源及輿論走向。試圖了解兩大航空罷工事件的輿情發展,以及從中能看出甚麼樣的社群特性。
兩大航空罷工社群聲量綜觀,長榮罷工輿論期間更長又更激烈

首先在二月發起罷工的是中華航空,從下圖概念文字雲可以大致看出,華航的罷工事件為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 (以下簡稱機師工會) 發起,主要爭議點在於疲勞航班。
從聲量走勢圖可見,整起事件聲量最高點為2/8華航開始罷工首日,後續隨著政府積極協助調解,事件在2/14宣布罷工結束後快速落幕。隨後雖有零星社論文章持續討論本次罷工事件,但影響力不大。

接著在六月發生的是由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以下簡稱空服員工會)發起的長榮罷工事件,協商過程漫長二度談判破局。網路聲量於6/20勞資雙方談判破裂之後,聲量順勢衝至最高點。從聲量走勢圖中可看出,長榮罷工引起的討論較華航罷工來的大又激烈,且時間延續也更長。

有趣的是,在長榮正式罷工之前,已有發現零星聲量正在醞釀。顯示在華航罷工之後,似乎埋藏著下一次大規模航空罷工的未爆彈。同時也看到華航罷工事件於長榮航發起罷工之後,又再度被提起,突顯同業罷工有相互刺激與比較的現象。
長榮航空「粉紅工運」備受關注,總聲量為華航罷工運動的二十多倍
兩大罷工事件在網路上是如何被傳遞及討論呢?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分析兩事件在罷工發生期間的聲量分布狀況,發現華航罷工聲量有六成集中在新聞頻道,而長榮罷工聲量則有超過九成集中在社群媒體,其中又特別明顯存在於新聞粉絲團。顯示長榮罷工的行動對網友來說,相對存在更多具社群議題性的討論空間。

接著觀察兩航空罷工爆發時的熱議話題,發現華航罷工十大熱議文章主題多為機師工會與華航公司的協商情況、罷工影響空中運輸的情況報導。
而長榮罷工期間,十大熱議文章則大多為新聞粉絲團的實況直播,包含7/1有空服員因罷工被記曠職而召開的記者會,以及7/2的凱道集會。多次直播影片伴隨的網友留言數量也遠高於華航罷工的任何一篇報導,顯示社會各界對於長榮空服員長達近二十天的罷工關注度,遠高於先前的華航機師罷工行動。

兩次罷工均引起正反兩極意見,但長榮空服員罷工明顯不被多數網友支持
針對兩大航空罷工行動,網友支持與反對的意見兩極,但是為何長榮航空罷工事件延續時間更長、輿論爭議相較華航更大呢?除了衝突雙方在協商過程中僵持不下之外,深究網友討論內容可以看出端倪。

觀察華航機師罷工的網友輿論發現,即便出現正反兩極意見,但大致上討論仍環繞在工會提出的「改善疲勞航班」訴求上,且網友認為疲勞航班會影響飛安。總體而言以支持機師罷工的意見稍多於反對意見。
但討論到長榮空服員的罷工事件時,竟有大量網友從頭到尾都表態支持長榮公司,並批評空服員貪婪、不滿現在的待遇可以辭職,且反對意見的角色更多元。一般網友、地勤、受影響的旅客甚至部分空服員,都有人在網路上表態反對本次由空服員工會所主導的罷工,其反對的理由主要是認為本次工會訴求非常不明確。起初八大訴求中,第一條就要求提高日支費,並提出「禁搭便車」條款,即讓多數人反感。加上有不少網友主張長榮空服員的薪資福利並未低於合理標準,因此多數輿論表態不認同此次空服員罷工行動。
論兩罷工事件的最終結果,華航資方同意機師工會的多項訴求,而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在多數網友眼中卻是兩敗俱傷。長榮公司因罷工虧損二十多億元,工會似乎也並未幫整體空服員爭取到相較罷工前更好的待遇。罷工結束後,仍有不少網友認為這次空服員工會的罷工手段有很多缺陷、質疑工會說謊,並期盼若未來仍有勞資爭議,希望工會能記取經驗,以更理性有效的方式爭取勞動權益。
社群輿論時間拉長,議題有被過度曲解、簡化的風險
在網路的世界中,時常會有重大社會或公關事件因社群媒介而被加熱、擴散。就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長期對網路社群輿情的觀察,當今網友已經習慣在網路上看新聞並發表回應。大量的輿論勢必會對事件發展造成影響,甚至讓原先的訴求失焦。
從兩罷工事件後的聲量回顧可以發現,即便都引起正反兩極意見,華航罷工事件的輿論時間較長榮短許多。華航是官股民營的航空公司,交通部在罷工開始後即積極介入協調,讓事件盡速落幕。輿論內容中,也有較多討論是集中在與飛安相關的疲勞航班訴求上,而不是針對機師一味的攻擊。
但面對民營的長榮勞資爭議,政府單位較難以直接干預,間接導致勞資雙方僵持不下,事件輿論整整持續了近二十天才減緩。當時間拉長,網路輿論雜音也會因而加劇。事件發展至後期,發現更多網友是直接表態支持長榮,批評空服員到處環遊世界還貪得無厭、不爽可以不要做。工會原始的訴求,恐怕也已被淹沒在大量流言蜚語之中。
社群輿論隨爭議而來,亦隨爭議而去,一旦橫生枝節原始討論容易被過度簡化。任何活動的發起人、公共議題的操作者在行動之前,需要全盤評估並考量事件在網路上曝光後的影響,避免讓輿論成為阻礙事件推動的絆腳石。
系統簡介:東方線上EOL聆聽系統收納台灣網域主要媒體來源,包含論壇、新聞頻道、部落格、社群媒體、點評網、知識庫等。除一般社群系統具備的聲量分析、媒體來源分析、文本討論洞察、熱門頻道排行、語意分析外,更獨創概念探索與擴散分析,不限主題數、不限搜尋範圍,在追蹤社群擴散路徑與網絡節點方面功能強大,是一套先進的社群口碑監測系統,協助企業探索社群溝通的新藍海策略。更詳細資訊,歡迎洽詢東方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