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搜尋
首頁 > 最新動態 > 最新活動
2019.12.10
東方線上x天下雜誌X康健雜誌 第三人生專題調查
分享給LINE好友 ! 分享訊息

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凱利 (Edward Kelly) 提出「第三人生 (Third Act) 」概念,主張活得更久之後,更要能在更漫長的熟齡歲月中開創第三人生,而唯有提前準備,才能順利進入第三人生。

台灣人平均壽命延長和社會高齡化的速度都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對人生嶄新階段的認識與規劃迫在眉睫。然而第三人生要怎麼過?面對第三人生,台灣民眾準備好了嗎?天下雜誌X康健雜誌x東方線上攜手進行、與安聯投信共同推動《第三人生專題論壇暨調查發表會》,透視台灣民眾對退休生活想像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調查發布記者會並同步舉辦專題論壇,邀請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顧立雄、金管會證券期貨局局長王詠心、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及臨床心理師柯書林,從不同領域的專家角度分享長壽人生面對的挑戰,並提出因應之道。台灣偉門智威廣告公司董事總經理鄧博文、前麥當勞亞太區總裁李明元以及資深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也以自身經驗分享,共同解析第三人生的因應之道。

財務準備成為高齡化社會當務之急
政府、媒體、業者共同推動  協助民眾預先規劃第三人生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於論壇開場致詞中指出,台灣人口目前平均壽命為80.4歲,並且還在持續攀升,相當於退休後還有20年可以活;過去可以輕易找到不同階段的建議,卻鮮少有人為老年人提供規劃。他指出,第三人生在實務上必須提前思考退休金及退休後長照醫療的需求,政府也扮演協調供給和串聯需求的重要角色,包括金管會持續透過相關金融政策,推動金融機構開發符合民眾退休需要的金融商品和服務,同時結合醫療安養等服務機構資源,提供退休生活所需的資金及安養照護服務,使民眾能預先規劃老年生活。

《天下雜誌》今年三月首度以封面故事規格對「第三人生」議題進行探討,線上十篇文章創下超過50萬人次點閱,顯示大眾對於相關問題的高度關注。天下雜誌總編輯吳琬瑜強調,面對退休後還有1/3的人生,如今的退休族群反而活出更多元積極的璀璨人生,這段擺脫世俗眼光、沒有家庭工作壓力的歲月,反而成為最美好的時光,可以隨心所欲發揮自我價值、對社會有所貢獻,但其基礎是擁有財務自主的能力,也因此特別與東方線上攜手,在安聯投信共同推動下,舉辦《第三人生專題論壇暨調查發表會》及論壇。

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也指出,安聯投信陪伴台灣投資人走過三十年,也陪伴許多客戶從青壯年走到現在年屆退休,很早就發現客戶對於退休規劃的需求,除了投入相關議題的探討,也積極開發相關產品,包括早在2008年就成立四季系列產品,至今已成為全台組合型基金最大的業者,在在都顯示民眾對於退休理財的需求,「2019年更成為【好享退-全民退休投資方案】中唯一獲選的外商投信。

40歲是思考第三人生轉折點  國人平均需要花15年準退休
「富足」第三人生定義  世代大不同

《第三人生專題論壇暨調查發表會》針對20~64歲民眾、回收2,024份有效樣本進行分析。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於調查發表中指出,40歲是台灣民眾開始思考第三人生的轉折點,60~65歲則是理想退休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比起45~64歲的中壯年平均認為應該在49歲時開始準備退休,距離退休更遠的20~44世代認為需要更早在41歲就開始準備,思考準備期拉長到18年。

針對「應該準備退休金才夠?」這個民眾最常見的問題,有8成民眾認為退休後每月的開銷約為3~5萬元,5~6萬元對多數人而言則是富足退休水平。隨著與第三人生的距離,世代間對於退休生活的期待與消費支出需求明顯不同,45~64歲較接近退休的民眾對於退休後的生活支出有更高的期待,認為可維持生活品質的「合理」所得水位落在4.5萬元,若要感到「富足」則要6.6萬元,比起20~44歲中青世代認為的4萬元「合理線」和6.3萬元「富足線」高上許多。

無憂第三人生3要素:財務、健康、時間安排
對理想第三人生的想像太「理想化」 財務缺口高達73%


楊少夫指出,調查發現民眾認為追求無憂第三人生最重要、但對目前準備最不滿意的三件事,分別是財務、健康、時間安排。其中,財務相關的規劃是民眾覺得最重要、但卻最不滿意的區塊。

進一步分析退休生活的支出分配,約8成民眾預估退休後每月食衣住行育樂的開銷在3-5萬元左右,運動、進修學習、旅遊三大類的支出比重明顯提高,而實際收入與理想生活的缺口高達73%;44歲以下的年輕人,對於未來的想像配置更「理想化」,缺口更大,高達84%。理想中的退休生活,財務水準成為當務之急,需要更多的可支配所得來支撐。

以財務基礎為後盾 勇於走出去、創造心靈連結
內心踏實+充實 成就美好第三人生


《第三人生》專題論壇暨調查發表會中以【第三人生‧再度燦爛】為主題,邀請到金管會證券期貨局局長王詠心、臨床心理師柯書林以及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分就專業角度提供長壽第三人生可能面臨的問題與建議。金管會證券期貨局局長王詠心表示,台灣只花了8年就從高齡化社會到超高齡社會,遠比其他先進國家還要快,對於財務的恐慌程度43%,也遠高於國際平均22%。為了協助消弭民眾對退休財務的恐慌,政府除了鼓勵勞退自提,也於今年度推出好享退專案做為未來勞退自選的實驗計畫,從民眾的踴躍投入亦可發現龐大的潛在需求。

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則提出退休財務規劃的三大原則,首先是及早開始做準備;從調查中發現新一代民眾已經更有意識要提前準備退休,他更鼓勵民眾從30歲做起;其次是養成規律投資的紀律,第三則是交給專家長期投資,避免短期波動進出而失去長期效益。面對台灣越來越受重視的銀髮憂鬱症議題,臨床心理師柯書林則指出,憂鬱症與「執著」高度相關,而隨著年齡越大累積的人生經驗越多就越不容易轉念,同時當人生的光芒隨著從第二人生轉往第三人生而褪去,「今不如昔」的失落感也容易造成憂鬱,他鼓勵第三人生應該多出門走走,儘量創造與他人互動的連結來轉移注意力,透過「轉念」來消除執著,才能享受快樂滿足的第三人生。

認老但不服老 六十歲後持續挑戰
找出適合自己的老樣 活出第三人生新態度


台灣偉門智威廣告公司董事總經理鄧博文、前麥當勞亞太區總裁李明元以及資深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也以自身經驗分享面對第三人生的心境與生活轉變。自言人生曾「重開機」三次的李明元從跨國總裁到現在擔任餐飲創客導師、出書、開課,他表示自己從不承認退休,而是在經營自己的第三人生,過程中最寶貴的是擁有決定做什麼、怎麼分配時間的選擇權,因此能在第三人生中不斷跨界、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也建議民眾提前思索如何讓未來的自己「擁有選擇權」。

鄧博文則認為第三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不為錢工作,但依舊能退而不休、持續感到被家人或社會需要。相對於一般人在四十歲進入不惑之年就容易被過去的經驗與習慣所框架,他認為生命越來越長後有更多領域可以探索,更需要鼓勵自己「嘗試不喜歡的事」,讓生命變得更寬廣。

王偉忠的第三人生則恰巧相反,他分享了為自己設定的六十歲後新挑戰,都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包括最近做網路平台選秀節目、以及規劃中的脫口秀及舞台劇,他認為六十歲之後雖然必須接受自己身心的改變、找到適合自己老的樣子,但時間越來越多後,更要思考自己要做甚麼。他也為自己設定了六十歲後的「補課人生」,還有不斷的學習進修計畫,包括學騎馬、學英文、加強親友關係等等。期望大家現在就開始思考自己的第三人生,擬定「補課」計畫,不管是財務、情感、學習或工作發揮自我價值,讓越來越長的第三人生能夠再度燦爛。

 


TOP
 
關於東方線上  |  最新動態  |  產品與研究服務  |  企業客戶專區  |  會員專區  |  線上訂購  |  EOL觀點  |  合作夥伴  |  版權說明  |  網站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