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線上分享發送產業新聞周報,提供讀者掌握相關產業的訊息與政府數據的變化。周報內容橫跨食品飲料業、美妝保養品業、服飾業、資通訊業、金融市場、生技保健等產業,以及政府公布整體市場指標。每個產業皆由研究員著手為讀者篩選,以利閱讀。
食品飲料
連鎖超商.速食業 提供租借循環杯|民視新聞網
自備杯折5元的政策上路後,民眾自帶環保杯的比例,增加約10%,為了響應環保,環保署更推動明年(2023年)元旦開始,連鎖超商、速食業者提供租借循環杯的服務。
OMO首部曲 東森自營商品進駐全家|工商時報
東森購物自營品進駐全家便利商店販售,並打造獨家規格自營商品,如小規格包裝的日常保健品、寵物專用保健品,以及支援居家便利自煮的特色料理包等,透過多元差異的優質商品滿足全家消費者的需求。
韓國防疫鬆綁 娛樂、餐飲APP使用量暴增|自由時報
調查指出隨著南韓政府解除防疫相關措施,2022年下半年起,娛樂、餐飲等APP的使用量暴增。而隨著外食需求快速增加,餐廳訂位APP下載量也大幅增加。
美妝保養/服飾
GU 開設首間美國分店!亞洲品牌進攻歐美市場,存在哪些潛在機會與挑戰?|未來商務
日本服飾品牌 GU 近期於紐約開設快閃店,這也是該品牌創立以來首次於亞洲之外開設分店。GU調整店鋪空間、選衣風格,避免可愛品項,以平價、多元特質打入美國市場。
以色列新創這次將「藻類」引入時尚產業!要將製衣業減少100%水污染|公民報橘
以色列新創公司「Algaeing」正在使用藻類製造一種可生物分解、無毒和低能耗的紡織品,比傳統產品使用更少的水,並產生零廢物和污染。
外國遊客增加,日本百貨店免稅銷售額翻倍增長|日經中文網
在新冠疫情下銳減的訪日外國人消費正在復甦。日本從10月起放寬了入境限制,訪日遊客隨之增加。不過入境消費的中國遊客仍很少,依然難以指望全面復甦。
Snap與亞馬遜合作 讓消費者透過AR方式虛擬試穿服飾、配件|聯合報
Snap宣布與亞馬遜合作,於Amazon Fashion促銷活動中,藉由擴增實境技術讓消費者虛擬試戴眼鏡等配件,或是以虛擬形式試穿各類衣物。
金融消費、政府數據
純網銀出擊 攻電動車貸款|經濟日報
純網銀樂天銀行宣布切進電動車信貸戰場,推出電動車專屬貸款產品。樂天銀觀察到電動車產品的銷售模式轉為透過品牌官網線上訂購,因此推出主打全程線上申辦、提供車主便捷的申貸流程。
居家醫療繳費更方便! 健保快易通APP擬串接街口、Line Pay|自由時報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2019年起試辦「虛擬健保卡」;去年擴大應用至居家醫療、遠距與視訊診療,未來將發展電子處方箋,還要介接街口支付、Line Pay等行動支付,方便民眾支付醫療費用。
基本生活費增至19.6萬等利多齊發 4口之家明年有望省稅1500元|中央社
財政部賦稅署公告2022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金額為19.6萬元,比去年增加4000元,民眾在明年5月申報2022年度綜合所得稅時適用,預估受益戶數為230萬戶。
資訊、網路、生物科技、通路
2年買4家遊戲公司!Netflix為何不專心做串流,硬要執著「1%用戶」?|數位時代
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宣布收購療癒遊戲(cozy games)獨立遊戲開發商Spry Fox,豐富Netflix的遊戲平台,提供用戶更多元的選擇,並找到自己偏好的娛樂。
【圖解】Google、蘋果開新戰場!車用作業系統誰是老大?一文看懂勝負關鍵|數位時代
由於智慧手機產業進入瓶頸期,需要新的成長動能,汽車被視為下個機會點。像是蘋果電動車Apple Car,最快在2025年登場;Google旗下自駕車Waymo也在今年於美國提供載客服務測試。
Google街景服務App要關了!明年3月停更,街景服務哪裡可用?|數位時代
Google宣布將在2023年3月21日關閉Android的「街景服務App」,但「地圖服務App」仍會保留。
微軟眼饞「手遊大餅」!收購動視暴雪後,怎麼從蘋果、Google手上搶市場?|數位時代
微軟將會從主要的Xbox遊戲機發展到雲端服務、訂閱平台以及各種尺寸的螢幕,希望能克服蘋果和Google在手機遊戲市場的影響力,加入手機遊戲市場。
企業ESG
花蓮稻田驚見美洲豹!PUMA挺進偏鄉進行稻米認養、全台第一個有機村、落實Forever Better企業承諾|Women's Health
運動品牌 PUMA於2021 年發布環保永續前瞻計畫,今年延續「Forever Better」企業承諾,挺進花蓮富里鄉進行稻米認養活動,作為企業永續任務首站。
蘋果將每年評估供應商脫碳進展|日經中文網
美國蘋果提出到2030年實現將通過生産和使用自家産品排放的二氧化碳降為零的「碳中和」公約。並將追蹤和評估主要供貨商每年的脫碳進展,表示將與積極減排溫室氣體的供應商加強合作關係。
芒菓丹推廣「生產者主動收回」 打造「不丟更好」的全新生活模式|經濟日報
品牌芒菓丹推廣「生產者主動收回」,產品在初設計階段就考量後端回收再利用的問題,將資源的再利用率極大化。當消費者需要使用時隨租隨用,不用的時候再退租還給品牌或商家,以租代買,確保資源全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