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經濟2 互補模式
○元手機、○元筆電,免費商品成為行銷新噱頭,只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後面細水長流的服務費,和必須不斷更新的耗材費用,才是企業背後真正的目的。
《數位時代》撰文=張恩溥
三年前,大眾電信PHS首推「○元手機專案」,消費者只要綁約三年,繳交四百九十九元月租費,就可以「免費」獲得市價一萬元以上的PHS雙模機。當時這波促銷,兩個月內讓大眾電信增加超過十六萬名新用戶。
○元手機在現在的通訊消費模式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手機不用錢,那業者要怎麼獲利?答案很簡單,常見○元或一元手機的操作手法,就是通訊業者先以免費手機把客戶招攬上門,著眼的是用戶日後的通話費。業者只是先自行補貼手機費用,把進入門檻降到最低,將用戶請進門後,再從用戶的通話費中,連同當初的補貼一起賺回來。
從○元手機到○元筆電
如今,「○元手機」也成為電信營運商推出新服務時,吸引市場注意的關鍵。台灣大哥大近來宣布,到十月底為止,企業用戶只要申辦黑莓即時郵服務一千四百九十九元資費,便能免費獲得黑莓手機。台灣大哥大用○元手機,向市場行銷Push Mail的重要服務,從既有的手機語音(Voice)營收中,創造更多數據(Data)營收。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9月1日出刊《數位時代》,全省書店及便利超商熱賣中!
|